,不为任何风吹雨淋所折服,相较之下,自荐枕席的女子,裴循就看不上了,
“你有一身本事,自可安身立命,不必委身于人,此外,本王娶妻在即,绝不可能收纳任何女子,你出去吧,回凌霄阁待命。”裴循无情地下了逐客令。
女子极度不甘,委委屈屈哭了许久,却又在他这番话中慢慢寻到一丝要义,将参汤搁下,拢紧衣裳退下了。
廊外突然下起了雨,荀允和归程在即,若是叫他晓得内阁被他掀了个底朝天不知作何感想,想必又是一场疾风骤雨,裴循苦笑一声慢慢倚着引枕睡过去。
两日后,荀允和从泰山快马加鞭赶回,得知社稷坛一事,荀允和也没有太意外,他出京之时已料定裴循要出手,却没料到他这般狠,想置熙王府于死地。
荀允和离开得干脆,有两个缘由,其一若是裴沐珩斗不过裴循,保护不了女儿,荀允和势必要将徐云栖和熙王府关系切除干净,保全女儿。其二,自徐云栖身份曝光,皇帝对着他多少存了几分顾虑,用起来不那么放心,这次他一走,好叫皇帝晓得朝堂还是必须他这位内阁首辅坐镇。
荀允和的政治嗅觉是极其敏锐的,这一次通政使与内阁的动乱很显然触及了皇帝底线,再加之荀允和接任首辅以来,一直思索着如何革除朝务弊端,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
他连夜入宫见了皇帝,君臣密谈许久,次日清晨荀允和在廷议之时颁布了一道诏书。
这是要在六部九寺等中央//官署衙门建立一道给事中制度,各科给事中,六品官衔,进士出身,行封驳,科参,注销之职,具体来说,皇帝和内阁下达的每一份诏令,先过科官之手,合则纳不合则驳,诏书下达六部时需科官签发备案,随后五日一查,督促各衙门执行,执行完毕者于科官处注销备案,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有了各科给事中,通政司封驳权利被收回,一直以来肆无忌惮的都察院有了掣肘,更重要的是官署区的政务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施卓便知,荀允和这套典章制度是冲他而来,过去只有施卓参别人的份,如今他也在科官的监察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