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买它的人还是很多,嗯,重要的不是它的质量,而是它的……它的那个……”
“意义,对吗?”岑溪接话。
“嗯嗯,对。”安苳不好意思地抿唇,“就是意义。”
虽然安苳的表述颠三倒四,但岑溪还是提炼出了她想表达的逻辑——想用最少的成本,赚最多的钱,商品意义的打造很重要,卖一本算一本是不行的。
仔细想来,安苳的这个看法和她在沈城做海报的灵感,竟然如出一辙。
只是,她是从教科书和百万级别项目中学到的,而安苳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孩子……巧克力……意义……书店……
岑溪支着下颌,思考了几分钟,在纸上随意写着,最后写了两个字:童书。
她不必花大价钱翻修书店,再好看坚固的书架和墙壁也没意义,书店的意义早就不是单纯买书了。
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童书区,可供家长带孩子坐下来试读,目前小城镇学前教育并不发达,家长带孩子出来也没地方可去,设置童书区会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方向。
同理,旁边学校的学生来书店,真的只是为了买教辅用书吗?书店是学生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岑正平这家书店传递出来的观念实在陈腐,好像学生只能买教辅用书,根本不配有自己这个年纪的阅读需求一样。
新增单独的青少年区,进一些最近流行的著作、杂志、文创周边,增设试读位置,也是一个靠谱的方向。
这样算下来,根本花不了太多钱,书店不用进行大范围翻修,只要调整一下格局、加一些软装就行了。
她写写算算,整理出了一个大概的支出,然后扬起下巴,拿给安苳看:“算好了。”
安苳靠近过来,看得很认真,随即指了指“灯具”那一部分:“这个,花不了那么多。我帮你问问看,应该比网上买还便宜。”
岑溪扬起唇角:“好。”
安苳看着她,唇边也忍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