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不是的,他们就是两个倭寇首领,所谓‘先定大局’,定的就是他们。”
朱翊钧又问:“他们是谁呀?”
“他们一个叫王直,一个叫徐海。后者曾经是前者的手下。”
“王直是个商人,一直往来于大明和日本的海上,通过走私,获取利益。殿下还记得什么是走私吗?”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大伴讲过,日本手工业落后,他们的生活用具都需要从我们这里购买。但因为海上有我们就不卖给他们东西了,这叫海禁。这些违反禁令,私底下买卖东西的,就叫走私。”
冯保点点头:“可以这样理解。”
“王直的事迹说起来很复杂,虽然他是个走私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江浙一带地方官员对他的走私行为都是默许的。他甚至与朝廷合作,协助剿灭海上倭寇。沿海百姓也争着送子女到他的商船,跟随他进行海上贸易。”
“为什么?”朱翊钧不懂,“为什么要默许他走私?”
“因为……银子。”冯保把朱翊钧从书里抱起来,用一条大毯子裹起来擦干身上的水渍,“关于海权与海上贸易,那是另外的话题。”
朱翊钧不懂“海权”,更不懂“海上贸易”
,他现在对抗倭更感兴趣:“听起来王直是个好人,官员和老百姓都很喜欢他。可是,皇爷爷说过,胡宗宪擒获王直有功。大伴刚才也说,他是倭寇首领。”
从某种意义上将,王直在沿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朝廷放弃不合时宜的海禁,使海上贸易合法化。他只想把生意做大做强,搞钱而已。
从始至终,背信弃义的是大明的官员。
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东南沿海长达十年,饱受倭寇侵扰,百姓不堪其苦。
冯保给他穿上衣服,让他坐在床边,替他擦头发:“这就要提到另一个倭寇首领徐海。”
“他本来是杭州一间寺庙的僧人。”
朱翊钧问:“什么是僧人?”
道士他见过不少,僧人却从未见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