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翊钧往前走:“不过,我巡视过蓟州、宣府、大同三镇,盐政已恢复十之六七,盐法也执行得不错,很好的保障了边关重镇的军粮供给。”
王崇古松一口气,原来皇上特意来一趟蒲州,不是为了兴师问罪。
朱翊钧要问罪也问不到王崇古头上,虽然王家也是陕西有名的大商贾,但王崇古身经七镇,功勋著于边陲。从宣府到嘉峪关,数千里地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至少七成以上军费开支。
在与俺答、吉能达成封贡互市之后,也是王崇古,利用家中关系,广招商贩。布帛、菽粟、皮革从遥远的江、淮、湖广运送至西北边塞,征收税赋作为大小部落领主赏赐金银、丝绸的开支,每年购买定数的马匹。
王崇古已经六十岁,又官至兵部尚书,仍是每年亲自到弘赐堡马市宣读圣旨。
冲着王崇古这份功绩,无论言官怎么弹劾他,朱翊钧也会让他有个善终。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借此提醒他,他们家的情况自己一清二楚,要他约束好自己的家人。
王崇古对朱翊钧说,张四维就在蒲州,问他要不要见一面。
朱翊钧问:“辞官之后,他身体如何?”
王崇古回道:“他一向体弱,休养这几年,已经好多了。”
他的本意是,让朱翊钧见一见外甥,张四维好好表现一番,自己在从旁游说,说不定,朱翊钧回心转意,能再次起用张四维。
但朱翊钧却摆了摆手:“那就好,让他好好休息,我就不去叨扰了。”
“……”
张四维当初隔一两年就乞休,不是思念家乡,就是身体不好,现在也算求仁得仁了。
弘赐堡就在大同往西不远,还没出山西境内,朱翊钧扮作王崇古的随从,与他一同前去。吉能亲自率领各部落领主前来,依次拜见,没有敢哗变之人。
朱翊钧观察,王崇古确实经验丰富,很会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微妙的关系。
满足他们封贡、互市的条件,给他们优厚的犒赏,但也要明确,这是大明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