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心思。
毕竟老百姓也不认这个,就跟“一条鞭法”一样,想要全国推行,举步维艰。
朱翊钧把奏疏递给冯保:“这些大明朝的重臣,身居高位,比我这个皇帝,还不清楚民间疾苦。”
冯保看后,其实也能理解这些大臣的短见,毕竟受时代所限,几乎没有经济学常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白银流入,加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崩盘,将会给大明王朝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
“陛下,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大量流入,其本身价值剧烈波动,体重而价低,在民间买卖日益活跃的当下,更不利于巨额支付。”
言下之意,想要大力发展经济,货币改革势在必行。
况且,大明并非彻底放弃银本位,而是依托白银的信用制度发行纸币。
还有一个好处,冯保没有明说,他侧面暗示了朱翊钧:“如今,不仅民间商船频繁远赴海外,辽东、大同的马市也日益繁荣。蒙古人、女真人依赖大明的日常物资,南洋、西洋也离不开大明的丝绸、瓷器。”
“朝廷限制白银流入,为了方便,时间一长,他们也会选择用大明宝钞进行结算。”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利益最大化,所带来的好处,两只手数不完。
朱翊钧点点头,表示他说的自己都明白:“大伴用棋子给我举的例子,我现在还记得。”
对于那些捕风捉影,闻风而劾,或是关心自己私生活的大臣,朱翊钧一般懒得搭理,留中不发了事,对于认真探讨政务的大臣,他的批复一向及时,并且有理有据把事情讲清楚。
若还有人反对,或是拿祖制跟他掰扯,不是迂腐就是有私心,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此人不再适合出现在朝会上。年底考核大概率不合格。
张居正的改革在许多大臣眼中,就已经非常大胆,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
他的学生,大明天子更加激进,什么既得利益者,他连祖制都不放在眼里,还会怕什么世家大族、地主豪生。
有钱有地就敢与皇权叫板,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