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时候只是觉得才两三岁的孩子竟然喜欢读书,也能背诵诗词。不想埋没了,才想了这样的主意。
这几年陈嘉平越大,读书的天赋越显露,这让族长和陈家人又开始打起了多年前的如意算盘。
科举兴于前朝,因为当年太祖初定天下,科举时候因为南北一直繁华,文风极盛。
北边被鞑子糟蹋的不成样子,能读书识字之人极少。
科考放榜后,榜上有名的考生几乎都是南方仕子,为此南北各不相让。
北方官员闹的极凶,他们需要光宗耀祖,哪个不想自己治下出几个乡党。
再说他们的子孙后代需要踏入仕途,必须争取。
太祖派人查过之后,发现没有舞弊。
就想让主考官给北方几个名额,和稀泥把这件事儿糊弄过去。
主考官刚正不阿,直言同为大梁人,同为读书人,要讲公平公正。
南方官员更是个个上书,引经据典的同太祖辩论。
事情越闹越大,把脾气火爆的太祖给惹怒了,78岁的主考官直接流放。
其他参与的考官,甚至调查此事的官员都被斩杀了,当时录取的状元也没逃过一死。
而后太祖亲自出题,录取了六十多名进士都是北方人,这才平息了历史上南北科举之争,
血腥的‘南北榜’事件过后,因为太祖是南方起家,逐渐往北统一全国的,为了安抚北人,不让他们心中憋闷。
科举的就分成了北榜占三成五,南榜占五成五。
余下的一成为中榜,分别是川渝、云、贵几个西南省份。
自古以来西南乃障气之地,多为蛮夷之人,需要教化发展。
如此以来,几乎全部都顾忌到了,这个制度张倾记得她在大清志上看过,一直沿用。
而张倾所在地,正是中榜巴蜀之地,读书科考的氛围本就不浓郁,文风衰败,一个县城也没有几个秀才。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