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带着三位断案高手前来高陵县调查。”
说罢,崔子玉递上一两银子。
他们一路过来算是瞧明白了,这高陵县的官场,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柘收了银子,乐呵呵问他们想知道什么。
孟厌:“祝大人的钱箱是否被人动过?”
李柘回的斩钉截铁,“没有。”
募捐之事,是李柘与祝融一起做的。
他们奔波三日,去了城中多家大户。费尽口舌,最终有四家答应捐钱。募到一千两后,祝融当着他的面将银票清点后,再放进箱中,之后,上锁贴封条。
装钱的钱箱共两把钥匙,一把在祝融身上,一把在他手上。
从始至终,未经第三人之手。
崔子玉提出一个关键问题,“祝大人清点银票时,你一直在旁边盯着吗?”
若放进去时,便已少了一百两,任他们如何严格保管,也只会是九百两,不会是一千两。
闻言,李柘急急说道:“老祝数了一遍,本官又数了一遍,才装进去的。”收到这一千两后,他和祝融清点了两遍,才将这十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入箱中。
他敢立誓,的的确确是一千两。
开箱那日,他也愣在当场,实在不明白怎么会少了一百两。
顾一岐:“那个装钱的箱子如今在何处,可否让在下看一眼?”
银票没问题,人也没问题,难道是钱箱的问题?
李柘吩咐捕役去取钱箱。
不多会儿,一捕役抱着一个贴有封条的钱箱走来。
说是钱箱,其实是文房提箱,常用来装文房之物。
孟厌认出箱子是紫檀木所制,暗叹这县衙看起来破,装钱的箱子却知用好的。
李柘看他们都盯着箱子看,解释道:“此箱并不是县衙之物,乃是周饶周老爷之物。”
他们当日在周家收到善银后,周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