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沿岸可不比张梅生之前接手的沙洋一处;二来修建起来需要耗费的银子不菲,其中光是工钱就要占去大半。既然现在多出了数十万流民,哪怕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青壮劳动力,他再从荆襄五府内招募一些,足够应付整个工期了!
李汉却是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要修建水利利民一方,少不了要地方的那些田亩数千顷的大地主乡绅们掏些腰包了……因此,他这第四号其实就是说给天下人看,说给那些家产万顷的富户们看的……军政府掏钱给你们修水利,最大的获利者却不是当地民众,而是这些占去了大半地方田亩的地主、乡绅们,不需要他们掏钱也就罢了,但是若是连那些以工代赈的青壮们跟他们的家庭吃住都不能解决,可就由不得他不出台一些管制地方势力扩张的政策了!
除此之外便是修路了……说是修路其实却不算准确,荆襄五府内的多条官道都是上个世纪太平天国后修建了。久一点的距今已有半个时间,便是短一点的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不少地方原本铺垫的石子已经消失无踪,更多的道路甚至出现杂草丛生的模样,多少年朝廷都没再拨款修葺过了,若不是寻常还有商旅经常路过,只怕已经找不到路的样子了,确实该稍微修理一下。
比起修建水利,这道路花费就少得多了,他有心先修一些简单的石子路或者干脆就只是对以前的倾听开辟的官道做一些简单的维护,因为柏油路的修筑成本太高了,加上技术也不允许,还要等到他的工厂组建起来的时候才能进行真正的公路建设!
前四号军政府令关系到民生,所以被李汉排在前面发布。第二日,即前一日颁布四号军政府令之后,第五号军政府令颁布——征兵!
不错,这第五号军政府令正是他准备已久的征兵令,军政府打出了支援武昌跟邻省革命的口号,公开征召新兵三万……除此之外,在一同发布的第六号军政府令中,终于以官方名义,重新编排了革命军标级以下各编制。即从低到高,依次为班(棚)、排(哨)、连(队)、营(营),相对应的,各编制指挥名称也依次改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至于标统以上编制,由于何进、季雨霖等一众将官反对,李汉只能息去了一次将原清廷制定的新军编制全部西化的想法!
第七号军政府令为‘规划各地分属军政府管理草案’,箭头直指各地混乱的底层政权。这一份草案花费了李汉不少的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