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致力于打压他的势力,怎么可能再向西部拨发军火、经费等,可以说从经济来说,李汉控制的西部地区对袁世凯的中枢几乎不存在其他各省的依赖性。
第二,经年以来李汉在国内士林之间、报纸之的骂名多过赞誉,国内各省势力出于种种忌惮,一直以来都是暗中幕后,没少指使报纸抹黑他的形象。李汉深懂厚黑之学,名声视之为粪土。甚至因为国内如今培养出的留学生多少不是亲近中央便是跟主张暴力革命以及政党政治的党人走近,以他稳中求变的性子便是送到他的面前他也不敢重用。干脆只顾小心经营自己控制的省份,最多影响力延伸到附近几省,宁可多花些心思往国外聘请洋人技师、洋人教授,也懒得在国内的一帮还打着‘西学中用’的幌子,背地里却极为抵制西方先进技术跟科学,阻碍近代科学跟技术升级的所谓‘精英阶层’,倒也不惧他们的指责、谩骂!
而且,随着控制区域的不断的扩大,他所控制的区域已经连成一片,即便是短时间之内袁世凯封锁了长江口,甚至禁止临近省份向他所控制的统治区内输送粮食跟矿产等,也对西部造不成多大的影响。毕竟西部联合军政府的实业生产出的东西,多数都是直接在统治区内便能消化掉,如糖、罐头、面粉、服装等随着大战的开始军事机器所需要消耗的物资更多
经济的不依赖性,令李汉对于来自北方袁世凯的手段多数具有免疫力,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西部军政府一直能够顶住中央的压力,始终没有将本该将为‘厅’或‘司’的军政府各级部门改制。袁世凯的手段,最多令他在国内其他地方本就不好的名声再臭一些罢了。早就在战争一打响便下令禁止了全部北方跟大多数党人所控制的报纸进入他的控制区域,只要军政府能在战争带来的动荡开始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前打赢或者结束这场战争,一切就都不存在问题。
因此,一直坚信‘懦弱的领导者只能带出一群懦弱的战士’的他,安徽战役打响的第一时间,李汉便果断的宣布将麾下的军队一口气扩编六个师共七万五千人,同时立刻便掀出了他的第一张底牌,以始于去年的西藏战役军政府一直都没完全放弃,只不过分散到各省各地去的五十个后备新兵营,扩建了西部国防军第十师以及十一师。这两个依托于后备新兵营组建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至少其中超过九成的士兵都已经入伍接受三个月左右的训练,不要求用于一线作战,至少用于维稳跟武力威慑是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