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军队死伤惨重,如今治下省内不乏反战之声,加上未免时间太长引起变数,最好能在十二月中旬前结束战事。为此,为了震慑陆、龙二军,军政府决定先拿装备较差但单兵素质较强的桂军下手,来一出‘打陆唬龙’的策略。即在湖南省内连拉带打,务必要将桂军在湖南的一师一旅全歼,起到震慑效果。而在江西一线,则由第八师、第十三师缓步往南推进,以湖南战场上的胜利将阵线不断逼近两广省界,逼迫粤军主动放弃江西。
之所以蒋方震设定了这么一个战略,一是因为军政府占领了安徽之后,目前就涉及到中央大借款的‘两淮盐务’等问题,四国银行团向李汉施加了很大的外交压力,使得军政府暂时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跟两广打一场吞并似的全面战争。当然袁世凯的北方中央也不可能继续坐视他的扩张。而另一方面粤军的装备依托广东兵工厂,可能在火力上要比中央军跟西军差一些,但却优于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督的军队,更在桂军之上。军政府若跟粤军交战,恐怕难免留下死伤,因此在江西却是要以军事讹诈为主。
当然,计划归计划,真正要实施到实处,还要看十二师的行军速度跟决心了。无论是制订作战计划的总参谋处,还是执行作战计戈的胡玉珍,都低估了此次进军的困难程度。实际上,第十二师进军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敌军,而是层峦叠障、连绵起伏的湘东南地形。醴陵-攸县和茶陵-永新及萍乡、莲花盆地之间的罗霄山,长约300多里、宽达上百里,山虽不高但很险,尤其山上都是密集的森林,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是连人带马摔下山涧又或者迷失在森林中,要花费不少的功夫才能重新走出来。再加上前几日连降暴雨,本就难行的山路被山洪冲毁,森林间淤腐的泥地特别难走,附近山涧中的溪泉也随着水势的上涨给行军增加了不少的困难,第十二师几乎变成了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进军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也是因此,拿下了攸县后虽然按照命令是必须立刻往衡州进军的,不过一看到士兵们辛苦的眼神,他终究还是暂且压了下来,留下小半天的休息时间,随后大军养足了精神,再对衡州发动强攻。离开攸县之后,胡玉珍率领部队一路往西,途中在湘江打了一场攻坚战,击溃数百守军,之后的进军途中就没再遇到象样的抵抗了。几乎深夜时分抵达衡山县县城,意外的追上了那支在攸县溃散的桂军十七团。一个漂亮的迂回包抄,俘虏了其中大半,其中就包括十七团团长张果程,一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