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砚掐指算了算时辰,这何止是已经出城了,估计都跑出来几十里路了。
他方才一觉睡了几个时辰,不仅精力养回来了,被宋澜搅乱的思绪也再度回归,只一想就全明白了。
宋澜今天压根不是来送自己的,他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陪自己去钱塘的打算!
“宋青冥,你答应过我会留在盛京好好理政!”
宋澜这次是有备而来,此时也不怕梅砚生气,而是又伸手把梅砚拉到近旁坐下了,缓缓道:“朕此番随少傅去钱塘,也是有政务要理的,江南一带的的庶务出了问题,巡抚卷了铺盖跑了,朕再不出面,百姓们就要炸锅了。”
梅砚一愣,“怎么回事?”
宋澜叹了口气,这才从头到尾把事情说了一遍。
春日里雨水多,江南一带天气又暖,今春的雨水就接连不断下个不停,起初百姓们还道这是个好兆头,却不想雨水太多容易生涝灾,没过几日,刚种下的庄家就都坏了。
麦子发不了牙,高粱生不出杆。
这本不是什么要紧事,天灾人祸,朝廷都会下银子,照价报上来也就是了。偏偏江南一带有个新上任的巡抚叫做刘岑安,他见状起了心思,要百姓给他银子才肯上奏朝廷。百姓们叫苦不迭,转头看看地里的庄稼又没有别的办法,砸锅卖铁掏空了家底给刘岑安送银子。
刘岑安收完银子,又担心东窗事发自己官职不保,索性卷了铺盖就跑了。
他这一跑,江南一带的百姓彻底炸了锅,有人怒骂皇帝滥用贪官,有人说是因为皇帝去岁下罪己诏的事损了国祚,还有人揭竿而起,发誓要给自己讨个公道。
宋澜耐心说着这些事:“刘岑安一跑,底下没有能主事的人,几个地方官畏畏缩缩,过了半个月,眼看民怨要压不住了才报了上来,朕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昨天晚上了。”
梅砚依旧皱着眉,在想宋澜的话里有没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想他是不是为了陪自己去钱塘而故意编出来这么一套说辞。
然而宋澜言辞恳切,句句不离忧心百姓,说的是实话。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