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但是结果呢,结果就是灾害依旧存在,什么都不会改变。楚征伐随时,季梁劝诫主君,先要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再去做祭祀的事情。随侯听了他的劝谏,逐渐强大自身,避免了楚国的侵略。
对比齐武帝这种大肆兴修圣恩寺,不管百姓死活的皇帝,高下立见。
徐京墨引用了南梁萧衍沉迷佛教导致亡国的典故,而后写下:倾一国之财供奉神佛,然叛军来袭时,无神佛护其周全;使百姓缺衣少食,以至天下祸乱。为人主君不为人,终将为人所弃。
三场考试其实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最后一场,第三场的策论题目是:自古贤君皆重吏治,欲吏治清明,当立何法、行何制?试陈己见。
吏治是一个永恒的政治话题,齐朝的吏治有个问题亟需解决,不然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拖垮朝廷不在话下。
这个问题就是官员的冗余。徐京墨隐约有些感觉,这道题是新帝所出,也是他想要解决的问题。
官员冗余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行政效率低下,二是越来越大的财政负担,齐朝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了,不能再对此事视若无睹。拖得时间越久,这弊端的坏处就越明显,也越难解决。
他打算从官员冗余发生原因、危害和解决之策三方面来回答这题。
幸好这次的主考官是秦卓轩,若是换个有私心的人,谁的策论好谁就更难考中。
第67章 状元及第
官者,国之柱石,民之表率,本当各司其职、辅国安邦,为君分忧,为民请命。朝廷为庶务,分设官职,为官者应
当恪守其责,使得政令畅达,让百姓有所倚仗。
然时移世易,因恩荫泛滥,亲族子弟,不论贤愚,皆入仕途;因科举选士太频,导致事未繁而位先增,一职数人,责权难明,遇事则互相推诿,事久不决……遂致官员之数,远超所需,冗官之弊,渐成痼疾矣。
日常政务,各有专司,然多官并存,皆不愿受其累、担其责,致使事事无解,百姓受苦,朝政受阻,诚为大患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