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也许是因为已经年近而立的缘故,这次落榜后,哥哥显然比从前几次消沉了许多。他仍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足不出户,读到半夜才睡下。然而我每当去书房找他,他十有八九是在盯着同一页书看,半天也翻不过去。母亲见他这样,时常拿父亲的例子安慰他——父亲亦是考了半辈子科举,考到四十岁上才中了进士。某日哥哥终于愿意走出书房与我们一起吃午饭,他半开玩笑似的问母亲,倘若他过了四十岁,五十岁,一把年纪了还是考不上,那时又该怎样?
“那就继续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天下的男儿,任你再有本事,也只有读书入仕,才能报效君王,名留青史,不负圣贤的教诲。”
母亲一番慷慨陈词,哥哥沉默不语。母亲似乎有些不快,又问他:“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给你一袋米,你都不知道怎么煮出一锅饭,你不去考进士,你能做什么?开个私塾教穿开裆裤的小屁孩写字去吗?去书肆里卖字画吗?还是去戏班子里写些淫词艳曲,编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混饭吃?”
我刚想说去编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没什么不好,还没开口,就不知是被谁轻轻踢了一脚我望向哥哥,他冲我微微摇头。我撇撇嘴,继续扒饭。母亲已经这样训了他小半辈子,总不可能因为我替他说两句话就改主意了,还是不要去触母亲的逆鳞罢。
这时贞仪站了起来,伸手去端母亲的碗,“娘,我却以为,人这一生要有所作为,不一定只有科举入仕一途。一个读书人,不论是在朝在野,只要是为家国为百姓尽力做些有所益助的事,便不枉受了圣贤的教诲。古往今来,有多少吞臣佞幸把名字留在了史书上,却被万世唾弃?又有多少人在官修的正史中一笔都不曾提及,却始终被百姓感念?那些让百姓记得的人,才是真的‘名留青史’了。”
贞仪不紧不慢地说完这些话,把新盛好的饭摆在母亲面前。母亲盯着她看了片刻,气呼呼地起身,“不吃了”
哥哥忽然朝贞仪伸出两手,眨巴着眼睛看她。贞仪盯着他看了片刻,把那碗饭放到了他手里。哥哥一边扒饭,时不时地偷瞄贞仪两眼。贞仪觉察到了,瞪他:“看什么呢?” 哥哥只差没把脸埋到饭碗里去,耳朵却红了起来
自那之后,哥哥也不敢再提放弃考试的事,又缩回书房里乖乖地读书。因为贞仪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打理得井井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