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张柬之笑道:
“但他也相信,以你的智慧,定有回到中原的一日。其实……我本来想着,等武家一倒,立刻上书圣上,连这道遗表一起交上去,让朝廷恢复你狄公子侄的身份,如今看来,这封奏疏是等不到我去上了。”
“张相公已打算退隐?”洛北听得出张柬之意气消沉,“那其他人......”
“各人都有个人的想法,我会将其中利害向他们陈明,至于他们退不退,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张柬之将手中花枝塞给他,示意他可以告辞,“你也不要以为我一退了,就万事大吉,武三思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所以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不要来送。”
张柬之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叫洛北韬光养晦。洛北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告辞。
他在回城的马车上拆开了那只铜盒,里面是一封信并一只卷轴。
信中是狄公字迹:“阿彧,见字如晤。我近来病痛渐增,但知时日无多,不知可有重逢之日,便以此信为赠。我知你自幼聪慧过人,更有兼济天下之志,但我为长辈,心中期望,不过是你平安快乐,无病无灾。但愿你多加珍重,天冷添衣,勿忘餐饭。另有遗表一封,你可在必要之时,代我呈给圣上。”
洛北用力数次,好不容易才用颤抖的双手拧开卷轴,奏章起头的字句是:
“罪臣狄仁杰叩首........”
狄仁杰在这封遗表上承认了洛北褚遂良后人的身份。他自知收留罪臣之后罪不可恕,但还是要朝廷看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对洛北网开一面……
这位鞠躬尽瘁的宰相临死前留下的,竟是一封请罪的奏疏。
洛北将奏折和书信重新收回铜盒之中,已是泪流满面。
不久,正如洛北所料,崔湜被武三思拔擢为中书舍人,进入中书省任职。
神龙元年七月,汉阳王张柬之上表请求辞官回襄州养老。七月十八,李显下诏任命张柬之担任襄州刺史——只享受刺史的待遇,不处理刺史的具体事务。
张柬之离开的那一日,为了避嫌,洛北在街边的酒楼上遥送了远行的队伍一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