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忠出身兰陵萧氏,家中九代卿族,他自己也是少年入仕,先任御史,后又到吏部,但后来便升迁乏力,一直在吏部打转,最后竟是得了武三思的赏识,才改变了局面。
他能有今日的位置,都是武三思一手提拔上来的。见他出列说话,崔湜、宋之问等都面露喜色。
韦皇后也点了点头:“你说吧。”
萧至忠朗声道:“皇后刚刚所言甚是,名分大义,乃军心稳定之根源。此次我朝在西域一败再败,长安与天下已是议论纷纷。突厥默啜之所以敢入寇,也是看准了我朝无力与他争锋。”
这话是公忠体国之言,众人都点了点头。李显和韦后的脸色也平顺不少。
“如今虽有捷报,但牛师奖、周以悌等损兵折将,令我大唐脸上蒙羞,已是不争的事实。军中的名分大义,第一条就是功过分明。便是不能断定他们是否与阿史那忠节有勾结,难道这弃地弃民,屡打败仗,造成我大军死伤无数的罪,就不用治了吗?”
唐律对此规定甚为森严,不少人都因败仗而丢官罢职,乃至流放杀头。他要以此罪来治牛师奖、周以悌是合情合理,只是——
“但牛师奖已经死了。”崔湜开口道,“难道朝廷要追究死人之罪吗?这未免太过份了。”
萧至忠道:“崔侍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若不加罪于牛师奖和周以悌,朝廷何以安我死难将士之心?何以定我西域万民之心?”
“还有,崔侍郎,要是我记得不错,牛师奖、周以悌这班人,都是你和宗尚书向朝廷极力举荐的吧!”
图穷匕见。
“举荐”这话一出,在场这堆人精还能不明白萧至忠的意图?说牛师奖、周以悌的败军之罪只是个掩盖,要弹劾宗楚客、崔湜这两位兵部堂官的办事不力是真。
李显有些奇怪地望着他,似乎是不明白他这个武三思的党羽,怎么把罪名往宗楚客身上带了?
萧至忠自己却有一把算盘。他虽是武三思拔擢的官员,但武三思权倾天下的时间太久,朝野对他的不满已经选嚣尘上。
此次西域战事,武三思处置失当,他的儿子又失去了安乐公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