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以补将军所失之粮,尝将军所负之罪。接着各地又有其他许多大商人,虽说做的不是粮食生意,也纷纷出钱购粮。人人都说,风将军当年也是商人中的翘楚,却倾家以赴国难,如今身守边关,誓卫国土,尚且要为百姓的生死,将自己的性命轻抛,担下弥天大罪。他们同为商人,虽不能有风将军这般作为,却也该略尽心力,方才对得起良心。这干人都是当年风劲节所提拔重用的旧人,如今各成一方大豪,各有一片天地,得了风劲节的求助信件,岂有不尽力相助的。他们这振臂一呼,其他的商人们坐不住了。一来,这故事确实颇为感人,二来,风劲节的英雄传奇也确是让人向往,三来,做为商人,风劲节的所作所为,他们也确实与有荣焉。四来,那些一力主张义助边关军粮的商人,都是大商家,大生意人,和其他的商人全有千丝万缕的生意合作关系,这个时候,怎么也该给点面子回应一下。五来,这个时候出钱出力,是极有面子的事,慨然解囊以赴国危,也是个大资本,将来就是同官府交往时,也不用因为身为商人而有些自觉卑微了。于是,此番一呼,竟是应者如云,全国的大小商家动起来不少,各地都有民众自发组织的运粮队伍。就连普通民众之中,也有为这事感动的也有真心替风劲节担忧的,虽然力不能及,也还是扛了家里那微薄的存粮前来捐助。一开始,这件事就是风劲节故意煽动的,但到了后来,民众心中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又有一干喜欢投机之人,有心借这件事出风头捞资本,这事竟是越闹越大。到处有人传唱这件已经被改得一塌糊涂,无比精彩感人的施粮戏,到处有人赞他敬他说他好,更有许多文人sao客,写了一堆又一堆的诗文,来表达对这件事的钦敬态度。民间也开始隐隐有传言,说是如果为此事把风劲节重罚,将会有什么万人上书求情事件发生了。其实风劲节这种失粮的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没有有心人找麻烦的话,基本上所有的赏罚都可以由元帅直接决定的,根本连上达天听的必要都没有。而这时,九王的人马,还没来得及把参劾的奏章递到赵王手里,被他们收买,负责闻风言事的御史,也还没来得及把攻击风劲节的文章写好。举国上下,民间、仕林、商界,已然是一片称赞风劲节的声音,而各地送粮的义举,更被地方官府快马报到京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