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侯的阵营,转投于年二十的年轻秦王的预兆。后因谏逐客令一篇,秦王政亲迎李斯为相。自此开始了征战六国的事业。如今公子扶苏对于曹参的态度,也相当尊重。而他们相遇,不过月余而已。在此之前,曹参不过一策马之客。李斯听过近日来这位与他相提并论的年轻人。交谈之间,也有几分了解。才华的确有几分,可若说与他并肩,倒是过誉。多年以来,才学上李斯唯一敬佩过的人,也只有师兄韩非而已。曹参为人机智,处事有度,精于人情世故。这是优点。可惜他不曾研究学问,对于诸子百家,了解太过浅显。若是太囿于书本,便只能如赵括一般,纸上谈兵。可若是理论都不通晓,那么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根基不稳的夸夸其谈而已。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自从秦灭齐之后,繁华一时的稷下学宫就废除了。师父,以及曾在稷下的各派学者,早已作鸟兽而散。如此情景,曹参家境又不殷实,如何成为一个博文广知之人。时也,命也。李斯只能如此感叹。此是曹参不知。若他知晓,难免要笑人一句虚伪。对于扶苏,曹参相当感激。他不仅是救了他的性命,其实也救活了曹参的心。曹参热爱着百家学问,却无处感悟,无师传道。他怀才不遇,只能找一车夫之职。就连秦律,也都是磕磕碰碰地认字,跟随着镇上的老夫子学的。夫子无后,当时还约定他过世后,曹参要为其收尸,其实不必说,曹参也会这么做。家中贫困,为了攒够夫子棺椁费用,曹参打了好几份短工。他以为一生就要如此碌碌而过时,遇到了扶苏。一位仁慈虚心又深知民生疾苦的秦的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