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没有道理不答应。陶晔眼底亮光飞闪,又一次谢恩,欣喜的样子,如同当年高中,哪像一个。陶晔虽说话又直又楞,从不拐弯,可胜在办事一贯秉公,能力又好人又勤勉,相较后两点,那二愣子性格,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还是他的优点。起码和陶晔说话,不必打太极。不像兵部户部那两条老狐狸,一个墨烬的事,他足足煎熬了数日,每天商量来商量去,他俩就只会揣摩着他的心思说话,说出来的,还是一些不痛不痒毫无建树之言。思绪一甩,皇上复又将那写满人名的宣纸拿出,湖笔蘸了浓墨,抬手一挥,写出陶晔二字。立在皇上身后的内侍总管,眼瞧着这两个字跃然跳上纸面,眼皮微动,斟酌着开口,“陛下,威远侯府的那位庶出的小姐,当真是好福气,能得陶大人如此看重,又有平西王府出面做媒,这以后,威远侯有福气了。”威远侯的两个嫡女皆是远嫁,且所嫁并不很是如意。一个嫡子,娶妻也不贤。儿女的亲事,一直是横亘在威远侯心头的一根刺,每每旁人提及什么儿女亲家儿孙多福之类的话题,他都是老脸涨的通红,直接避至左右。若当真得了陶晔做女婿……满京都那么些人想要和陶晔结亲都被陶晔直接拒绝,而他府上的庶女却是被陶晔看重到如此地步,竟亲自进宫为她母亲求身份。儿女亲家一事上,威远侯总算是扬眉吐气一次!皇上唏嘘一叹,“商户出身,到底是辱没了陶晔的人品!”纵然这些年对威远侯颇为倚重,可倚重的,不过是他祖辈积攒下来的真金白银,对威远侯本人,皇上还真是不很欣赏。太过畏畏缩缩小心翼翼,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逢事不管对错不管是否占理,总是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让人瞧着就憋屈!而陶晔……虽家境微寒,可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