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质感和李少杰的有些不同。
军乐类的音乐,和那些史诗级的管弦乐,同样有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但质感完全不同,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
军乐为了方便室外的一些活动,乐器选用上,大部分的主体其实只有两个部分。
管乐,打击乐。
有时候会加入人声合唱。
只有打击乐与管乐的情况下,若是单从音乐张力来讲,缺少了重要的弦乐构成,铜管木管加打击乐就会显得没有情绪铺垫,生硬。
不过,也正因为独特的编制,让军乐有其专属的质感。
军乐,要个P的情绪铺垫,上去就是干就完了。
而军乐,在室内的对外演出,名字就叫做“管乐艺术”。
色彩斑斓的层次感上或许差了一些,但情感上,细腻柔和的艺术表达仍能保持,而且相当的铿锵有力。
这两个开场节目,顿时让在座的来宾们感受到了另一种中国味道。
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的味道。
以往,很多外宾对中国音乐,或者对中国的印象……
是有一点觉得“软”与“柔”。
对外输出的音乐,也大多都是“茉莉花”这类更为抒情的民间音乐。
不是不好,而是缺少了一种外交上重要的东西。
“硬”!
而这一场对外交流会,在前面的节目安排中,将“硬气”做到了极致。
与外国文化接轨的时候,就不能只抱有传统思想了。
什么……礼,雅。
这些东西,如何才能凸显的更好?
自然不能是上来就去赔笑的示好。
当展露肌肉,显示出强硬一面以后的示好与礼貌,高雅与柔美,才更能体现出精髓。
就好像对熊孩子是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