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产自掏腰包资助实验室研发新药以求打破垄断。在当时,针对大病的药品往往需要多个疗程才能见效,并且价格十分昂贵,这并非是因为技术条件有限无法快速治愈疾病,而是因为大汉和孙吴等药品公司往往有意延长治疗周期以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种经营战略几乎已经成为了共识。尽管刘玄德也曾因为他自杀式的经营战略得了几个“感动xx十佳人物”之类的奖牌或是从他手中购药的病人家属赠与的锦旗,但这样的空头荣誉对季汉在群狼环伺的医药市场上分一杯羹并没有任何帮助,大部分市场分析师并没有听说过季汉这个名字,听过的也不屑于把他当作一家正规药品公司,而是个铆足了劲要和曹孟德硬怼的药贩子。事情的转机是一个名叫诸葛孔明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而之后的争取孙吴对季汉巨额投资,达成孙刘两家联盟,与周公瑾联合对曹孟德展开反垄断赤壁谈判,收购大汉荆州、益州、成都分公司,让此前朝不保夕的季汉小药店一跃成为与大汉孙吴等平起平坐的“医药公司”,诸葛孔明的名字开始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随着季汉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人均医疗开销也的确出现了显著降低。大汉和孙吴为了提高与季汉的竞争能力,也不得不尝试着改变经营策略,降低了此前十余年不变的昂贵药品价格。刘玄德由一个功利主义者的笑话变成了理想主义者的英雄,至少就目前来看,他的确带给了所有人更长、更美好的生活。自从诸葛孔明加入季汉以后,季汉无论在如何困难的境遇下都保住了自己独立经营的地位,没有挂靠在任何一家公司之下,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季汉在短期内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崛起的基础。可以说他改变了季汉、改变了未来医药市场,而最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刘玄德一贯的思维方式。他相信了刘玄德那个近乎空想的梦想,并最终将这个迷途者带往了他所渴求的彼岸。诸葛孔明青年时写的那篇名为《当代医药市场分析》的博士论文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经济学家读后大为震惊,这位季汉的天才执行官在二十六岁时就预见了未来二十年的市场行情,并且与事实大差不差。或者与其说时他“预见”了这样的未来,不如说是他创造了这样的未来。为此,人们不由得怀疑,一个有这种能力的人,真的只甘愿于做季汉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吗?毕竟有了一个曹孟德的先例,况且诸葛孔明在季汉拥有的权力绝不亚于曹孟德在大汉拥有的权力。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