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引本就始于宋代,而宋代之所以没能兴盛此法,也正是舍不下这笔可观的国库收入。
而太祖高皇帝设立开中法的目的,正是要拿出这一部分国库收益,让利给盐商,以保证边防军需供给,从而带动边关经济。
太祖高皇帝费尽心思制定出完善的政策,经过天顺、成化和弘治祖孙三人的操作,彻底宣告失败。
而纳银领取盐引的方法,直接将边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抽离,商户逐步撤出,商屯荒废,边镇军需再度紧张,军费支出大幅提升。
出售盐引非但没能解决国库收入问题,反而使得财政危机进一步加重。
到了嘉靖朝,也曾有过言官提出恢复开中法。可是世宗沉迷修道,每年需要耗费大量银两,他只想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国库,甚至是他的私库,并不想舍弃利益重新建立制度。
直到隆庆二年,王崇古赴任宣大总督,以庞尚鹏为右佥都御史﹐管理盐政﹑屯田﹐督办九边重镇屯务,但这几年来收效胜微。
如今,郜永春奉旨巡视河东的盐事,称盐法毁坏由于官宦横行,大商谋取专利。王崇古、张四维正是利用职务之便,为家族谋取大量盐引,阻碍了开中法的恢复。
第164章 了解过盐法之后,……
了解过盐法之后,朱翊钧又专门去了解了王崇古、张四维和杨博的家族。
这三家祖上在太祖高皇帝时期就开始通过开中法和商屯崛起,两百年间,经过联姻,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利益关系。
朱翊钧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在正德之前,山西蒲州在44科乡试中,一共有77人中举,仅七人考中进士。
但正德至今,22科乡试中,蒲州有109人中举,33人高中进士。
朱翊钧敏锐的从其中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蒲州晋商大量子弟考取功名,谋求仕途,绝不仅仅是想要造福百姓,报效国家那么简单。
盐引是朝廷给的,盐商必定能从中获取高额的利益,才会以运送军粮,或是纳银领取的方式获取,这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