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完全不是你一个普通的学生需要考虑的。
和声的作答其实便是类似。
“一来,不要被术语忽悠懵,精准的提炼术语分析,对乐曲中发展手法,延伸结构,材料拼接方式,音型组合结构,节奏织体组合,能够做出严密且符合逻辑的阐述。”
“二来,便要找准定位,你们是学生,用好所学知识,工整的回答便好,你们是在考试,不是在作曲,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李少杰强调了一句后,便在学生们不住点头中接着讲道。
“我们遇到和声题,无非会有这么几个困扰。”
“和弦太多,不知道用哪个。”
“和弦计算太慢,还容易出错。”
“声部连接出错,看不出来,或者不知道怎么修正。”
“两三个方案纠结,改来改去觉得不行。”
“我跟答案不一样,但貌似也符合规则,这对不对?”
李少杰的话,顿时引起了无数学生们的共鸣。
或者说,这类问题,本就困扰了相当多的学生,不仅仅是音乐系的。
像是一些数学题的解法,多少也如此。
公式太多,一时之间不知道用哪种合适。
知道错了,但不知道咋对过来。
而像是文科专业呢?
好几种答案,感觉都还好啊。
我和答案不太一样,但似乎也可以啊,能行不?
所以,除去复习框架外,李少杰这节课,主要是为了尽量消除同学们这方面的疑惑。
做题考试这玩意,虽然果断很有可能白给,但犹豫一定败北。
考试是有时长限制的。
这样的顾虑与疑惑越积越多的情况下,影响考试心态,很难考出好成绩。
老师们又很忙,未必全部照应的过来。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